獅公館




作為台灣製作獅頭的翹楚,施公館主的手藝傳承自父親施炳,30多年來製作過的獅頭有台灣獅、客家獅、廣東獅至南獅北獅等逾30多種,可說是台灣的「獅王」。
由於造獅頭收入也不多,施老師昔日是下班後才動手做,現在放於工坊展示的,都是他幫人家造一個、自己再留一個。而據他所講,台灣獅頭依據不同地區及庄頭而各有分別,例如北部獅頭會用篩子造嘴,嘴巴可張大;南部的卻閉口兼造型似竹籠,故又名「雞籠獅」;而客家獅的獅頭方正,凹凸分明,獅面青色,別有一番味道。
製作獅頭的工序繁複,要先以黏土塑形,再黏上至少十多層牛皮紙,經風乾後脫去黏土並以竹片固定周邊,再以彩繪上色及掛上銅鈴及獅鬚等裝飾,費時約一個多月。
而工坊有紙糊獅頭課程可體驗,也有更簡單的獅頭彩繪上色,大家不妨來認識這門工藝。

0 Comments